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地方动态

注税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质量”
时间:2013-10-12 来源:江苏税协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我国注册税务师目前逾10万,注税行业收入超百亿。由此不难看到我们注册税务师行业,在人数规模,行业收入上有了一定的数量。据有关方面统计,注税行业收入总量仅次于律师与注会两行业,位列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笔者以为,注税行业在发展中追求“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质量”、注税行业发展要上台阶,需要的不仅是“数量”还更需要“质量”。

    一是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是一个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在涉税服务与涉税鉴证中取得如此佳绩,是与全国注税行业近10万从业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从收入的构成中不难发现,这些收入的构成主要由庞大的涉税服务和鉴证组成。换句话说,这些收入多为众多的劳务成本组成,而注税行业应有的高端核心价值服务收入所占份额却较小。这意味着,注税行业的收入结构存在“软肋”。从短期看,这个收入数量很庞大,但从长期效益分析,这样的收入结构不利今后注税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注税行业要发展,不仅仅是要有短期的“数量”,更要有一个长期持续的“质量”,同时这也为注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注税行业应当向高端的有高技术含量的涉税服务和鉴证转型升级。

    二是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是一个外部形象与内在能力的关系。注税行业要发展不仅要有数量的基础,还要有质量的保证,这是一个注税行业外部形象与内在能力的关系。如果,某个行业,或者是某个事务所,财务报表上数据表明该所收入总数量很可观,但是具体到处理某个重大项目或者难题上却存在疑惑,或是吃不准政策,摸不透底牌,甚至处置的结果伴随着高风险,那么这样的行业或事务所就存在很大隐患。注税行业是专业的专家型的服务行业,如果注税行业不能认定的事情,或者是不能及时处理的事项,理论上,这个事项应当是个“终结”或者根本无解。但如果这个事项被其他行业轻而易举的就处理完毕,我们就要反思:是我们的能力水平有限?还是我们的服务思路不对?现实中,还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这表明,行业间的能力水平与行业收入的数量不一定成正比。当然这与我们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水平有关,也与行业专业人才队伍的短缺有关。这就说明,注税行业虽然有了总量上的提升,但是在提高行业质量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量仅是行业发展的形象,而质量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是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是一个行业竞争与服务水平的关系。注税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行业竞争与服务水平的关系。现在我们的注税行业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的地区,但也只服务一部分的纳税人,还有一大部分纳税人并没有认识到或者关注到注税行业有这样的专业服务,他们游离在注税行业服务之外。这不仅是注税行业发展可挖掘的重要市场之一,也是今后注税行业“数量”与“质量”齐步发展空间所在。在现有的服务格局中,大部分的事务所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抛开市场竞争因素,这些个“一亩三分地”足够养活绝大部分的事务所,满足事务所的基本生存需求。但是,如果再想进一步提高这些事务所的服务水平、服务要求,就变得非常的困难。而这些行业的收入总量,在短期内也许还会小幅上升,而其行业的质量,因为没有足够竞争,没有足够动力,就会迟缓不前。而纳税人也会感觉到这样的服务越来越不满足,最后丧失对其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的信心。面对这样的结果,注税行业发展要数量的同时,必须要有质量。

    四是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是一个行业发展与行业转型的关系。注税行业要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这是一个行业发展与行业转型的关系。注税行业要发展,除了做大做强,把行业的总量做上来外,还需要在质量,也就是内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进行挖掘。行业的总量仅是面上的总量,而内在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却是行业的总份量。注册税务师行业刚起步时,都是在平面的数量上扩展,并没有多少同时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这样的现象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好理解,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是占领市场,抢占位置。而等到行业发展到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后。如果还是在一味的扩充数量,而不去考虑内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问题,那这个就是行业发展方向上的误区了。如果还是原来的思路发展下去,行业也只能做大,但做不了强。表面上数字非常庞大,实则上却经不起考核和测试。因此,注税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质量,这同时也是一个行业发展与行业转型的问题。这个转型转好,转成功了,注税行业就会朝气蓬勃,快速发展;如果这个转型迟滞缓,或者根本没有转型,注税行业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胡同,路会越来越窄。所以,行业发展要数量,更要有质量。